让我有幸接触到《环球人力资料智库》微信公众平台,它对人力理解及管理很有深度,信息也非常具有前瞻性。年初中穆胜博士出了一本新书《人力资源管理新逻辑》,内容丰富为此阅读后一起分享。
【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应该紧跟战略和商业模式呢,这是几乎没有争议的命题。时代在变,战略和商业模式在变,人力资源管理当然应该与时俱进。
在互联网商业汹涌袭来的今天,一直待续迭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,并不惜打破经典,重塑方法,以期继助理HR这个群体。当然,这个工作仅凭一人之力是难以推动的,应该由一群“接地气,有思考”的学者共同来完成。下面,来谈谈对于人力资源转型趋势的理解。
在互联网时间,组织不再是一个金字塔,而是一个网状结构或者
叫风窗结构,组织内的各个节点,都能够自由协同,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。这就是所谓的无边界组织、去中心化、去权威化,效果就是,组织变得更简、更轻、更快、更活、更强。这是我们的共识,贴近实战的研究者都看得到。
这种组织把很多决策赋予了一线,强调“自组织”,或者说是由结构走向非结构人。但不意味着应该把整个组织结构“虚拟化”,并不是不要秩序,不要结构,不要程序。准确地说,是拆除部门墙和打破流程桶,提倡其于客户价值充分协同合作。但组织的边界依然存大,是有边界之上的无边界。
这是关于“如何激励员工”的话题,也是互联网时间组织里最热
门的话题。过去,组织的秩序更多是靠“看得见的手”,而现在,更多的是依靠“看不见的手”,“看得见的手”意味着组织有非常精细的分工、明显的职责、清晰的指挥运营系统、明确的绩效考核。这当然可以让员工背负监管压力前行,但并不能让员工在监管之外依然努力奋斗。
现在“看不见的手”则可以让员工自带动力,凭什么呢?
-
靠价值观的驱动。一个高效的组织必然有共同的价值观,所以,
员工就是“那种人”,自带动力。这就是特别强调找对人,甚至认为找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的原因,追求认同高于追求利益,就是想把事情做好。
-
靠好的利益分享机制。即企业要建立一个分享的利益机制,让
每个员工都具有剩余价值索取权,具有老板的责,权,利。
很多人认为,企业内部如果成为了市场,就没有必要去培养市场
里的人,所以开始抛弃培训。这个看法是幼稚的,如果企业仅仅能够帮助员工找到了交易对象,那么这个平台的价值就非常有限,甚至会被交易双方抛弃。
当组织成为一个平台,为每个人才华的发挥,必须为他们及时补育资源配给。可以说,平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指挥命令系统,而是一个资源配制平台。企业只有建立这种专业化的资源配制平台,才能真正授权给一线,才能使那么班长,能够及时获得枪支弹药的支持。班长官职不大,但实际的能量可能是一个军长,因为他后面具有火力支持。
企业的以人为本,不是以人性为本,而应该以价值创造者为本,
以奋斗者为本,否则企业就没有持续竞争力。诺基亚为什么衰落?我认为是人才管理太“情怀化”了。薪酬过度“高福利化”,使得很多员工过度享受生活,缺乏危机感,不思进取,自我满足。如此一来,外部环境的变化及竞争压力的加剧传递不到内部,组织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与速度,自然会走向死亡。所以,这种完全不计代价地去满足所谓的“员工的幸福感”的人力资源管理,在某种意义上,不可能形成企业的内在的活力和竞争力,从长远来说,恰恰可能造成“员工幸福感”的下降。
幸福和效能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:太偏向员工的幸福,组织完蛋,员工最终没有幸福;太偏向组织效能,员工不幸福,最终组织也完蛋。如果强调一味地“讨好”员工并不能带来组织的效能,而组织一旦失去效能,就完全失去了讨好员工的能力。这里,我们都意识到了,企业需要搭建平台让员工创造价值,并与员工分享利益,这才是同时放大效能和幸福的关键。
我需要进一步的指出,这种平衡不仅是在组织和员工之间,本质上是货币资本(股东)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利益平衡。】